旺報【記者陳建瑜╱綜合報導】

隨著大陸廉價資金的推動,大陸企業習慣到處收購海外企業,只要無法擊敗德國或美國等高科技公司,大陸就會砸大錢收購;如今,因為北京針對外國公司收購大陸企業設置巨大障礙,從外資所有權上限,到監管等,致使歐美國家也開始緊縮對大陸的投資規模。

《金融時報》報導,近日德國駁回福建宏芯基金(FGC移動式木屋)以6.70億歐元,收購德國晶片設備商愛思強(Aixtron)的案件,另外也拖延中國化工擬議的440億美元收購瑞士先正達(Syngenta)的交易,這代表歐洲重新審視大陸併購事宜。

中資進軍德國容易

報導指出,去年大陸官方公布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大陸進軍10個行業的高端製造業,包括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醫藥和資訊科技(IT)等;一般而言,如果無法擊敗德國或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大陸會收購它們。

報導稱,不過,令人不快的是投資流動正變成單向流動;中國加入WTO旨在讓更多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但在醫療、物流、電信等行業,中國仍對外資所有權實行大量正式和非正式的限制。

報導指出,德國正處於艱難境地,缺乏控制中資進軍德國的全面機制;歐盟也沒有美國那種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電動床墊價格 the US),可對敏感收購展開調查。

歐盟難對北京施壓

報導稱,歐盟一直向大陸施壓,要求大陸為歐電動病床補助洲企業進入大陸提供更多便利,但北京方面是個很難對付的談判對手,而且併購方面的失?對大陸有利;不過這樣的局面是無法持續,要不大陸端上更多菜,要不美國和歐洲縮減「宴會規模」,否則監管規定將改變,交易將被否決,「所有人都要少吃了」。


C68475EB5B24D71D
arrow
arrow

    ttbbpv4x6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