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html模版雷軍帶領七周歲小米二次創業
C114訊 5月15日深度評論(安迪)市場研究機構IDC最新發佈的中國季度手機跟蹤報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的國內市場份額為9.0%,相對於2016年第四季度7.4%的市場份額環比增長21.6%。一度因為增長危機而陷入輿論漩渦的小米,似乎讓業界看到瞭其觸底反彈的趨勢。

事實上,不隻是智能手機,為瞭重回巔峰,今年以來,雷軍和他率領下的小米已經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做瞭不少實踐。按照時間順序,咱們來捋一捋。

踏上自研芯片之路

2月28日,小米正式發佈瞭自主研發芯片松果 澎湃S1 ,並搭載於同時發佈的小米新款旗艦拍照手機小米5c。由此,小米也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全球范圍內具有同時生產芯片和手機能力的第四傢終端廠商。

眾所周知,芯片是手機行業技術的制高點,是金字塔尖的科技,如果想在這個行業中成為一傢偉大的公司,還是要在核心技術上擁有自主權,才能走得更遠。

作為一傢互聯網手機廠商,小米一直深切感受著手機芯片之痛。早在2014年,雷軍就在內部會議上提出瞭公司未來十年發展戰略規劃,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小米要擁有自己的芯片;這個在當時看來十分大膽的想法,卻在28個月之後得以實現。在這28個月裡,小米儲備瞭大量人才,不少人來自全球知名的芯片半導體公司,在這個行業從業經歷超過10年。

雖然小米松果 澎湃S1 芯片采用的是28nm制程工藝,這與高通的高端芯片相比肯定還有一定差距,但對於渴望重回巔峰的小米來說,推出自研手機芯片仍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規避供應鏈波動帶來的風險;降低成本;通過產業鏈垂直整合,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塑造獨特的競爭力。

因此,對於小米來說,走上自主研發芯片這條路可謂勢在必行;當然,未來小米自研芯片之路能走多遠、達到怎樣的高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小米6濃縮七年探索

2017年4月19日,小米發佈瞭最新旗艦手機小米6,號稱是其七年探索的夢幻之作。小米6采用高通驍龍835年度旗艦處理器,標配6GB大內存,5.15英寸護眼屏,四曲面機身,變焦雙攝+四軸防抖拍照等黑科技。

先不說產品怎麼樣,作為一個演講高手中的高手,雷軍雷佈斯在介紹小米6時的表演可謂聲情並茂、感人肺腑。一點都不誇張,現場好多人是全程站著聽完瞭長達兩小時的發佈會。

其中很有意思的是,雷軍透露, 小米6采用驍龍835處理靜電除煙機器,對比友商以高通驍龍625作為其主流旗艦的處理器,搭載高通驍龍835意味著處理器成本提升310%;標配6GB內存,比友商標配4GB內存的成本增加瞭56%;變焦雙攝的相機成本也比一般黑白+彩色的雙攝相機成本增加瞭41%。

對比其他競爭對手水漲船高的產品售價,小米6標準版售價2499元(6GB+64GB)、高配版售價2899元(6GB+128GB)、陶瓷尊享版售價2999元(6GB+128GB)。 小米堅持做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小米手機堅持將性價比進行到底!持續探索黑科技,小米仍然堅持為發燒而生!小米會不忘初心,一直堅持做感動人心的好產品,成為米粉心中最酷的公司。 發佈會上幾度哽咽的雷軍眼眶濕潤地說。

當然,堅持為發燒而生、將性價比進行到底,可能就意味著相對較低的利潤,未來小米能否保持比較健康的利潤或者探索更多的商業模式,也是小米下一階段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零售百貨 初開張

說到這裡,好像都是與手機產品相關的話題。但事實上,小米已經不再隻是一傢手機廠商那麼簡單。靜電機推薦

從手機到平板、筆記本、路由器、電視、手環、VR眼鏡、智能攝像機、插線板、移動電源、耳機、音箱、平衡車、運動鞋、體重秤、空氣凈化器、凈水器、電飯煲、電水壺、掃地機器人、燈具等等,如今小米的產品多的有點數不過來。

在一些競爭對手眼裡,小米開的這是 雜貨鋪 ;在眾多米粉眼裡,很多人其實還蠻喜歡小米的產品越來越豐富;而在小米人自己眼裡,小米並不隻是一傢手機店,而是一傢零售百貨,是生活類消費電子的百貨商店。

除瞭手機、電視、電腦、路由等核心業務和產品小米會親自做以外,小米很多其他智能硬件產品基本都來自於小米旗下的生態鏈企業。

早在2013年底,雷軍就察覺到物聯網和消費升級的大趨勢,隨即小米生態鏈部門孕育而生,從手機周邊產品小米移動電源、小米耳機開始,歷經3年多時間,小米生態鏈通過百餘款產品的推出逐步覆蓋瞭手機周邊、智能傢電、個人交通、生活方式、極客酷玩和優質制造資源等6大方向。

產品品類逐步豐富的同時,雷軍在2016年3月宣佈對小米生態鏈進行戰略升級,推出瞭全新品牌 MIJIA米傢。自此,小米智能傢庭類產品也全面啟用瞭米傢品牌, 做生活中的藝術品 也成為米傢品牌的產品理念 旨在給消費者帶來集可靠品質、優良設計、合理定價於一身的智能傢居產品。

在首款米傢產品米傢壓力IH電飯煲推出後,米傢品牌又陸續推出瞭血壓計、臺燈、電水壺、掃地機器人、空氣凈化器、對講機、行車記錄儀、簽字筆等20餘款米傢品牌產品。而在米傢多款產品斬獲包括iF設計金獎在內的國際國內工業設計大獎的同時,也獲得瞭多項智能傢居領域的銷量冠軍,成為全球最大的商用智能硬件品牌,也為小米開張 消費電子百貨商店 積累瞭豐富充足的貨源。

渠道方面,在線上市場已經站穩腳跟之後,小米也把眼光投向瞭線下市場,提出瞭以信息對等、高效率制勝的新零售模式。據雷軍透露,大力推進的小米之傢在3年內將會突破1000傢,整體小米之傢的收入將會在5年內突破700億。

當然,產品線過長的情況下如何保障產品品質、用戶體驗、品牌口碑,以及線下渠道的重資產投入在未來可能帶來的挑戰也是小米需要重視的問題。

專利儲備持續加碼

此外,小米的國際化步伐也開始提速,在印度、印尼、俄羅斯、巴基斯坦、烏克蘭、以色列等國傢,小米手機以其高性價比的優勢正在迅速占領市場。

當然,專利問題此前一直是小米拓展國際市場的一大短板。若想避免此前小米手機在一些海外市場因為專利問題而被禁售的情況再次發生,小米必須在專利儲備方面持續加碼。

一方面小米持續在自主研發技術方面加大投入,另外一方面小米還強化和外部資源的合作,通過外部資源合作以及購買專利、公司並購等方式,來實現專利和技術儲備的持續增長。據小米介紹,截止到2017年3月28日,小米的全球專利授權量已達4043件,其中的國際專利就達到1887件。

今年1月,小米宣佈與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解決方案提供商杜比實驗室的全資子公司Via Licensing Corporation達成協議,Via公司同意小米使用其Advanced Audio Coding(AAC)專利池下的專利技術。小米還出現在北美知名專利經濟研究機構ROL律師事務所(Richardson Oliver Law Group LLP)所撰寫的2016年專利經濟市場相關報告中,該報告披露2016年共有772個專利資產包出現在出售清單中,包括瞭11000個專利,小米公司首次出現在該報告中且以美國專利市場大買主的身份被標註。

慢慢學會自我批判

在2017年的小米公司年會上,作為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給小米定瞭一個小目標: 2017年,小米整體收入破千億元。

此話一出,業界也有很多負面評價,有人覺得雷軍又在忽悠。但在雷軍看來, 如今小米內部有非常多的業務超過瞭百分之百的增速,我們年底看成績單。其實以小米今天的基本功,過千億是百分之八九十的概念,隻是個小目標而已。

但是,千億的營業目標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真的夯實瞭基本功,這是我所關心的。 雷軍強調: 拳頭收回來是為瞭更有力的打出去,基本功永遠是每個企業運行最重要的事情。

回顧小米的創業史,從2010年開始創業到現在將近7年的時間裡,從公司註冊開始的十來個人起步發展到今天的1萬多人,到後來不到五年時間就突破瞭100億美金銷售額,可以說小米在整個商業史上創造瞭一個並不多見的奇跡。

我們在這樣一個爆發式增長和超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是不是有很多應該做卻沒有做的事情?是不是有很多應該做好的事情卻沒有做好?這是一個客觀事實,所以無論哪一個企業都不可能保持永遠的超高速成長。 早已四十不惑、馬上就快五十而知天命的雷軍深知, 一個企業如果繼續再高速成長幾年時間,當積累的問題更多的時候,就很容易崩盤!

諸多問題的積累,也讓小米一靜電抽油煙機度陷入瞭發展瓶頸。對此,作為公司的掌舵人,已經不是第一次創業的雷軍必須在摸爬滾打中慢慢學會自我認知、自我批判、試錯後馬上糾錯。

老雷的反應還算快,2016年初,雷軍發出 回歸初心,大膽探索 的全員號召,提出瞭減速轉型,通過 補課、減速、調整 ,抓住問題的本質來解決問題。小米2016年最重要的戰略就是:開心就好。雷軍同時呼籲全體員工要放下包袱、忘掉KPI、開開心心做事情,認認真真抓住企業的基本面,夯實基礎。

至此,小米開啟瞭以探索為主旨的二次創業過程。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小米陸續開始瞭新零售、國際化、尤其是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佈局。小米2017年怎麼幹?雷軍表示, 天上不會掉餡餅,擼起袖子加油幹! 2017年,小米要聚焦5大核心戰略,分別是:黑科技、新零售、國際化、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金融五大部分。

片尾曲:

寫到最後,突然想起2013年底,雷軍和劉德華在清華大學進行瞭一場名為 將人生變成戰場 的跨界對話。 科技界勞模 雷佈斯與 娛樂圈勞模 華仔的首次公開對話,吸引瞭眾多米粉與華粉的熱情關註,來自不同領域的兩位頂尖高手(也是老男人)與我們分享瞭各自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悟。

談及哪些是你成功最大的阻礙?

雷軍: 自信過瞭之後就會自負。我年輕的時候也很自負,做瞭很多逆天的事情。40多歲之後,我領悟到人要學會如何順勢而為。

劉德華: 成功就是你可以接受失敗。什麼叫最失敗? 就是你自以為你已經成功瞭。我做錯的時候,也會對著鏡子罵自己。

可見,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做明星、做企業,都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認知、自我批判,才能夠持續進步,才可能成為各自領域的常青樹,走的更遠。



作者:安迪 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C114中國通信網”的文章皆屬C114版權所有,除與C114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單位外,其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聯系021-54451141。其中編譯類僅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對海外相關站點最新信息的翻譯稿,僅供參考,不代表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翻譯質量問題請指正。

arrow
arrow

    ttbbpv4x6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